技术资料

中国顶级香料大赏
        香料虽不能单吃,但却是料理美味的必要。自古以来,香料就是人们的命脉之一,古代用于医疗,中古世纪则用于贸易,乃至今日成为桌上不可或缺之物。倘若西北菜无孜然,则有失滋味;若西南菜无花椒,则有失刺激;若红烧肉无八角,则味同嚼蜡。可见香料之于人的重要,非同小可。
1、西北,是孜然的味道
中国顶级香料大赏1
        孜然,西北菜的灵魂,常见于新疆、甘肃一带。曾与朋友食日式烧烤,朋友明明是湖南人,但她却吃得兴致缺缺。问原因,原来是因为日式烧烤不放孜然,她觉得少了一味,吃得不过瘾。如今,孜然早已走出西北,遍及中国,就连街边小吃烤冷面,也不得不放孜然这个香料来作为调味。
        关于孜然的故事,可追溯到公元前31世纪古埃及时代。当时,古埃及人民为防止人体腐败,放置大量香料,制作成木乃伊,孜然是不可或缺的材料。直到公元前7世纪时,波斯人入侵印度,把孜然带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叫jeera,而汉人也以此称之。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孜然传到中国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甘肃。自此,孜然正式成为中国人所用的香料。
        作为人类食用香料悠久的孜然,拥有良好的去腥膻异味之功能,其独特的香气成为许多菜肴里不可或缺的香料。孜然用于西北菜,做烧烤尤其出名,孜然不仅去除了肉的腥味,遇油经高温加热后,其香味便会更加浓郁。
        “没有孜然,就没有新疆菜”如此说法一点也不夸张,烤全羊、烤包子、馕、原始抓饭,乃至维吾尔药茶,都不可无孜然。
        孜然分为两种,熟孜然和生孜然。餐厅里的蒸煮菜,所放的是未经处理过的“生孜然”,味道较淡,多做为画龙点睛之用,让食物保有原来风味。炒菜、烤肉同样也使用生孜然,孜然预热后气味散出,甚至还有杀菌作用。“熟孜然”,是生孜然经烘烤日晒而成,比生孜然的味道还浓郁,用为蘸料,比如外国人吃面包,偶尔也喜欢沾些熟孜然。常见的孜然粉也是熟孜然的一种。
2、四川人的续命花椒
中国顶级香料大赏2
        孜然代表了西北菜,那么往南走点的西南地区,则有花椒作为代表香料。花椒不像孜然,存在仅因气味,花椒让人有更多的感官冲击。
        许多人与花椒的初见面,或许是水煮鱼,也或许是麻辣火锅。可是花椒的出现,却会打断人们的享受。突然,料理无任何滋味,唇齿间麻痹,舌头也失去味觉。这都亏花椒所赐。花椒虽然小,但后劲十足,咬下后那阵麻迅速窜入全身。
        花椒与大多数常见香料不同,花椒的原产地就为中国,英文名为Sichuan peppercorns(四川胡椒),在清朝之前甚至是皇室贡品之一。早在《诗经》里就有对花椒的描述:“椒聊之实,繁衍盈升”;在《齐民要术》中,也有花椒栽培的记载。
        花椒带有芳香之气,入口刺麻,但不久留,也没有胡椒粒辣,甚至还带有点甜味。其气味如《本草纲目》所示:“其味辛而麻”。中国西南,由于盆地地形,气候因此潮湿。四川人吃辣,是为了对抗当地潮湿难耐。而花椒的香、麻,与辣椒结合起来,就为川菜最经典之味。
        夏日一碟夫妻肺片,牛肉与麻辣叠合得刚好,凉菜作为开胃小菜还解决了夏日食欲不振之问题。冬天食用麻辣火锅,去寒除湿,近代更广传至全国,无人不爱麻辣火锅。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担担面、口水鸡,也因花椒而有名。
        最好的花椒为“清椒”,史称共称贡椒、娃娃椒、子母椒,又称汉源花椒,主产于大相岭泥巴山南麓的绿水青山中,得天独厚的气质煅造了清椒得天独厚的品质。清椒油重粒大、色泽红润、芳香浓郁、香麻可口,因此赢得了“川味正宗麻,黎红第一佳”的美名。其含油量高达7-9%,是普通花椒的3倍。花椒的滋味不仅如此,还能与肉桂、八角、丁香、茴香混合制成卤肉的“五香粉”。
三、卤肉的滋味,八角决定
中国顶级香料大赏3
        “那个是八角,不要吃”。小时候吃卤肉,总会不经意地吃到八角,虽然自觉此物不可食用,但还是因懒惰而直接下肚。吸附满满卤汁的八角气味之香,还带有甘甜,可确实不能吃,其硬无比,消化不易。八角是做卤肉不可或缺之材料,若无八角,此肉就像是酱油渍肉,除了浓厚咸味之外,毫无香气可言。南朝陶弘景所说:“煮臭肉,下少许,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茴香”正是。
        八角与花椒相同,一样源于中国,产区在广西。世界上有80%的八角来自中国,其中又有85%是广西所产,广西可谓八角之“香”。记载以来,自明朝开始,中国人开始广泛使用八角。《本草品彙精要》说道,八角常用于烹饪之中,虽有温暖止痛、助消化等药性,但因药力不强,所以少做为药用。可在现代医学上,发现八角里的莽草酸,能有效防止病毒在体内增殖,成为克流感良药。八角虽有药性,但对中国人来说,仍以食为先。
        八角又称大料,卤肉之必要。卤肉能偷懒不放五香粉,但绝不可没有八角。尤其卤猪肉,八角的香气能除去猪肉的腥味,降低食者在味觉上的负担。苏东坡的红烧肉就不可无八角,尽管先生在红烧肉的做法上只以“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说明,但五花肉尤其油腻,若不放八角,五花肉就只是一块酱油卤的肥肉,味单调,又油腻。但香料不可放多,需秉持“宁少勿多”之原则,尤其像八角放多了,整锅卤汁便都是八角的味道,再加上八角那自然所产生的甘味,如此的卤汁难以下咽。
        在制作料理时,八角建议以清水先浸泡数分钟,因味道重,必去除过多的味道。入菜,则需提早放入。八角不像孜然、花椒,出香快,在料理最后加入即可。八角若不经长时间熬煮,其气味便难以释放,白忙一场。
四、我不叫香菜,我是芫荽
中国顶级香料大赏4
        严格来说,香菜并不是香料,但既然以“香”字为名,那么通俗点地来说香菜是香料,似乎也无明显偏差。比起上述所提到的孜然、花椒、八角等,香菜这个不知是菜还是香料的物种,倒让人觉得有趣,因为它的评价两极。身边有朋友爱香菜成痴,麻辣烫必点好几份香菜,不切碎,烫熟即食;但也有朋友是一片香菜叶也不能容忍的,但凡料理有香菜,完全不吃。
        香菜其实有很多种,有香味的菜都可叫香菜,它只是泛称,可以指九层塔、芹菜、香椿、薄荷等。人们一般所说的香菜为“芫荽”(yán sui),自古以来就叫这个名字,但也不知什么原因,几乎无人知道芫荽为何物,实在不幸。芫荽源于西亚,最早出现在圣经中《出埃及记》16章31节,文中以芫荽籽描述吗哪的形状,显示芫荽籽在当时就为食品使用。中国人常用芫荽叶调味,做汤或者凉拌,亦也能料理最后的提味。
        芫荽使用不分地域,闽南一带尤其爱用,炒米粉放芫荽,羹汤放芫荽,连一般的萝卜汤也要放芫荽,不知对芫荽的执念为何,似乎无芫荽就不是道好料理。
        芫荽的味觉冲击就如同孜然,是存在感很强之香料,但是,并非是所有人都爱芫荽。说得更正确一点,爱芫荽者爱之入骨,恨芫荽者则是恨之入骨。人们对芫荽的评价两极,其原因在于有一部分人身上有段神奇的基因,叫OR6A2,拥有这段基因的人,就会对芫荽的味道非常敏感。基因决定一切,这类人无论再怎么尝试,都难以接受芫荽的气味,甚至还有人认为是“腐烂味”。而佛教也对芫荽有很大的批评,在《华严经》里有云:“食此菜者,生生之处,不睹诸佛,被人憎疾。”表示吃了芫荽就见不到佛,因为荤菜会激起人类的欲望,招引恶鬼,远离天人。
        我也是不吃芫荽的人,不是因为芫荽的味道,或者见不到佛的可能,只是不喜欢细叶在嘴巴里的口感,很凸出,有股冲劲。但有趣的是,偶尔想起一些料理,最直接的竟然不是那料理的味道,而是香料的香气。比如烤冷面,除了香料之外,好像也不知道自己在吃什么。
        曾经因做菜偷懒,卤肉未放八角,心想“少放一味应该不会怎么样吧?”,结果卤出来的肉完全无法入口。之后每每下厨,发现少一味也不会马虎,必定补足香料才开火。从此恍然大悟,原来香料就如同人生的细节,无一能被忽视,无一能不被重视。
注:根据佛学辞典的记载,佛家不吃的五辛裡的“大蒜”就称“葫菱”,所以经书上所记载的“胡荽”不是指香菜,应该是大蒜才正确。信佛者是否能食芫荽,目前还有待考证。
-参考内容-
《孜然羊肉的“孜然”,竟然是世界第二大调味品!》郑小塔
《八“角”玲珑》刀刀
《花椒并不辣》Rachel Tan
来源:最爱中国,编辑丨川,转载请注明此来源。图片来源:千图网。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感知网”,专注打造国内专门从事人工+智能感官分析服务的平台。愿为院校、政府机构、食品、化妆品、药品等行业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多元化、定制化服务。愿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助推感官评价的落地应用!

手机:13210910866(微信同号) 邮箱:service@esensmart.com
感官评定
感官评定
  • 关注微信

  • 联系电话

      13210910866
  • 邮箱

      service@esensmart.com
Top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