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料

基于电子舌和人工感官评价的菜用大豆食用品质特性分析
菜用大豆因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受到消费者喜爱;此外,具有调理肠道、降血压及胆固醇等药理活性,对调节人们膳食结构和改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电子舌和人工感官评价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进行分析,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旨在充分了解菜用大豆食用品质相关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不同品种差异与共性特征。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试剂
从江苏省菜用大豆种植面积排行前6位的地级市中各选取1个菜用大豆品种,包括通7-391-1、四粒黄、青棵圆豆、邳县四粒糙、青6号、苏豆18号。
仪器与设备
ASTREE电子舌,氨基酸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
试验方法
糖组分分析 
菜用大豆糖组分分析的参考GB5009.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游离氨基酸测定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检测。采用游离氨基酸标准物的混合物进行定量。
感官评价
用9分嗜好法对菜用大豆进行感官评定。感官评定标准见表1
表1 菜用大豆口感品尝评分项目及其赋分标准
感官评价
电子舌的测定
菜用大豆蒸煮至熟后,将籽粒和超纯水以1∶3(质量比)的比例倒入打浆机中,打浆3min,在42℃的摇床中提取1h,待样品冷却后离心10min(10000r/min),离心2次,取出上清液待测。在分析之前,按照说明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诊断,以确保试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果与分析
糖组分分析
如表2所示,不同菜用大豆样品间糖组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蔗糖在菜用大豆中均检测出且在糖组分中占比最高。菜用大豆食用品质主要体现在甜度方面,其次是香味、口感、质地等方面。6种菜用大豆样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菜用大豆糖组分比较
糖组分分析
氨基酸组分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共检测出15种氨基酸,其中,通7-391-1均检测出。检测出来的氨基酸在不同菜用大豆品种间都表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
表3 菜用大豆游离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组分分析
感官评价结果
菜用大豆感官评价结果见图1,对于不同的评估项目,菜用大豆样品间显著性P(P<0.05)分别为0.138、0.045、0.521、0.401、0.029、0.079,即除鲜味和糯性方面,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的菜用大豆的感官评价得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7-391-1甜味值最高,为5.50,甜味明显。苏豆18号在鲜味(6.25)、香味(5.75)、糯性(6.75)、硬度(6.75)方面得分最高,而且综合平均得分最高,为6.25,说明从整体来看,苏豆18号具有菜用大豆固有的香气,鲜味,口感软糯滋味相对较好。四粒黄得分最低,为3.67,且与其他样品的得分离散程度最大,说明口感滋味不符合大众喜欢。
感官评价结果
图1 菜用大豆感官评价的雷达图
菜用大豆电子舌味觉属性分析
菜用大豆酸味、苦味、甜味、鲜味及咸味5种味觉属性值见图2-a。菜用大豆各滋味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在5个味觉属性中,鲜甜咸味突出。从鲜味值来看,苏豆18号的鲜味的响应值为2947.47,高于其他5个品种的响应值。在甜味的响应值上,响应值范围在2975.50~3472.11,各样品甜味响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通7-391-1为3472.11、苏豆18号为3427.22、邳县四粒糙为3352.83、青6号为3344.78、青棵圆豆为3297.19、四粒黄为2975.50,与感官评价各样品鲜甜味数值大小排序一致。从味觉响应值数据可以看出,电子舌分析的结果和感官评价评分的结果有一定相关性,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
此外,本研究对6种不同品种菜用大豆的电子舌响应值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图2-b)。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71.7%,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8.9%,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0.6%,几乎包含了样品的全部信息,可很好地表征各菜用大豆样品间的差异性。不同区域代表不同菜用大豆样品的整体味觉特性分布,不同区域间的距离表明菜用大豆样品间的差异性。在PCA得分图中,根据样品在横坐标、纵坐标轴上的距离判断样品之间的差异性:横坐标表示第1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通常情况下,第1主成分贡献率较大,因此,如果不同样品之间在横坐标上的距离差距较大,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较明显;而样品在纵坐标上的距离即使很大,由于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较小,不同样品之间的实际差异可能较小。从图2-b可以看出,不同品种菜用大豆所在区域互不重叠,说明利用电子舌可很好地区分不同菜用大豆样品,差异显著,其中青棵圆豆和苏豆18号较类似,与其他样品味觉有较大差异。四粒黄分布区域和其他样品距离较远,差异尤其明显,与感官评价结果一致。
菜用大豆电子舌味觉属性分析
图2 菜用大豆电子舌评价结果
电子舌和感官评价相关性分析
为了探究菜用大豆感官评价与电子舌响应值的相关性,利用皮尔逊系数对菜用大豆电子舌评价值和人工感官评价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图3)表明,电子舌酸味与咸味和苦味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0.996。咸味与苦味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0。同时,在感官评价中,发现对菜用大豆的整体评价与其甜味、鲜味、风味、硬度和糯性均呈现高度相关性。说明整体食用品质较好的菜用大豆,必然呈现鲜甜软糯,具有大豆固有的清甜香味。菜用大豆主要味觉差异表现在甜味和鲜味上。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舌鲜甜味与人工感官评价的鲜甜味关联度较高,电子舌鲜甜味与感官评价鲜甜味呈极显著正相关,鲜味相关系数达0.926,甜味的相关系数达到0.983。说明电子舌与感官评价对菜用大豆的滋味品评具有一致性。
电子舌和感官评价相关性分析
图3 菜用大豆和电子舌感官评价间相关性分析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旨在从营养组成探讨江苏省不同地区特色菜用大豆品种之间差异,同时以传统人工感官评价结合电子舌技术,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不同菜用大豆样品间糖组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蔗糖在菜用大豆中均检测出且在糖组分中占比最高。共检出15种游离氨基酸,品种通7-391-1中均检出,不同品种在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上差异显著。在人工感官评价中,通7-391-1甜味值最高。苏豆18在鲜味、香味、糯性、硬度方面得分最高,而且综合平均得分最高。此外,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苏豆18号的鲜味的电子舌响应值最高,甜味响应值最高的品种是通7-391-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舌技术能很好地区分不同品种菜用大豆。通过人工感官评价和电子舌滋味响应值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在鲜甜味方面呈现极显著相关性,鲜味相关系数达0.926,甜味的相关系数达0.983,说明电子舌与人工感官评价的结果在菜用大豆甜味和鲜味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参考文献:程茜,黄璐,沈旭等.基于电子舌和人工感官评价的菜用大豆食用品质特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07):161-167.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07.022.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
“感知网”,专注打造国内专门从事人工+智能感官分析服务的平台。愿为院校、政府机构、食品、化妆品、药品等行业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多元化、定制化服务。愿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助推感官评价的落地应用!

手机:13210910866(微信同号) 邮箱:service@esensmart.com
感官评定
感官评定
  • 关注微信

  • 联系电话

      13210910866
  • 邮箱

      service@esensmart.com
Top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
Top
Baidu
map